1. 类风湿关节炎
  1. 病因
  1. 症状
  1. 常识
  1. 治疗
  1. 危害
  1. 强直性脊柱炎
  1. 病因
  1. 症状
  1. 常识
  1. 治疗
  1. 危害
  1. 骨性关节炎
  1. 病因
  1. 症状
  1. 常识
  1. 治疗
  1. 危害
  1. 痛风
  1. 病因
  1. 症状
  1. 常识
  1. 治疗
  1. 危害
  1. 腰椎间盘突出
  1. 病因
  1. 症状
  1. 常识
  1. 治疗
  1. 危害
  1. 颈椎病
  1. 病因
  1. 症状
  1. 危害
  1. 治疗
  1. 常识
主页 > 颈椎病 > 常识 >
颈椎病 2017-10-18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颈椎骨关节炎、增生性颈椎炎、颈神经根综合征、颈椎间盘脱出症的总称,是一种以退行性病理改变为基础的疾患。主要由于颈椎长期劳损、骨质增生,或椎间盘脱出、韧带增厚,致使颈椎脊髓、神经根或椎动脉受压,出现一系列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表现为颈椎间盘退变本身及其继发性的一系列病理改变,如椎节失稳、松动;髓核突出或脱出;骨刺形成;韧带肥厚和继发的椎管狭窄等,刺激或压迫了邻近的神经根、脊髓、椎动脉及颈部交感神经等组织,引起一系列症状和体征。
  颈椎病可分为:颈型颈椎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脊髓型颈椎病、椎动脉型颈椎病、交感神经型颈椎病、食管压迫型颈椎病。
 病因
  1.颈椎的退行性变 
  颈椎退行性改变是颈椎病发病的主要原因,其中椎间盘的退变尤为重要,是颈椎诸结构退变的首发因素,并由此演变出一系列颈椎病的病理解剖及病理生理改变。
  (1)椎间盘变性 当椎间盘开始出现变性后,由于形态的改变而失去正常的功能,进而影响或破坏了颈椎运动节段生物力学平衡产生各相关结构的一系列变化。因此,颈椎间盘的退行性变为颈椎病发生与发展的主要因素。
 
  (2)韧带-椎间盘间隙的出现与血肿形成 这一过程对颈椎病的发生与发病至关重要,也是其从颈椎间盘症进入到骨源性颈椎病的病理解剖学基础。事实上,在颈椎病的早期阶段,由于椎间盘的变性,不仅使失水与硬化的髓核逐渐向椎节的后方或前方位移,最后突向韧带下方,以致在使局部压力增高的同时引起韧带连同骨膜与椎体周边皮质骨间的分离,而且椎间盘变性的本身尚可造成椎体间关节的松动和异常活动,从而更加使韧带与骨膜的撕裂加剧以至加速了韧带-椎间盘间隙的形成。
 
  椎间隙后方韧带下分离后所形成的间隙,因多同时伴有局部微血管的撕裂与出血而形成韧带-椎间盘间隙血肿。

 
  (3)椎体边缘骨刺形成 随着韧带下间隙的血肿形成,成纤维细胞即开始活跃,并逐渐长入血肿内,渐而以肉芽组织取代血肿。随着血肿的机化、骨化和钙盐沉积,最后形成突向椎管或突向椎体前缘的骨赘。
 
  (4)颈椎其他部位的退变 颈椎的退变并不局限于椎间盘以及相邻近的椎体边缘和钩椎关节,尚应包括:①小关节 多在椎间盘变性后造成椎体间关节失稳和异常活动后出现变性。②黄韧带 多在前两者退变基础上开始退变。其早期表现为韧带松弛,渐而增生、肥厚,并向椎管内突入。后期则可能出现钙化或骨化。③前纵韧带与后纵韧带其退行性变主要表现为韧带本身的纤维增生与硬化,后期则形成钙化或骨化,并与病变椎节相一致。
 
  (5)椎管矢状径及容积减小 由于前述之诸多原因,首先引起椎管内容积缩小,其中以髓核后突、后纵韧带及黄韧带内陷、钩椎关节和小关节松动及增生为主,这些后天继发性因素在引起椎管内容积缩小的同时,也使椎管矢状径减少,从而构成脊髓及脊神经根受刺激或受压的直接原因之一。此时如再有其他局限性致病因素。例如,髓核脱出、椎节的外伤性位移、骨刺形成及其他占位性因素,均可引起或加重神经受累症状。
 
  2.发育性颈椎椎管狭窄
  近年来已明确颈椎管内径,尤其是矢状径,不仅对颈椎病的发生与发展,而且与颈椎病的诊断、治疗、手术方法选择以及预后判定均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有些人颈椎退变严重,骨赘增生明显,但并不发病,其主要原因是颈椎管矢状径较宽,椎管内有较大的代偿间隙。而有些患者颈椎退变并不十分严重,但症状出现早而且比较严重。
 
  3.慢性劳损
  慢性劳损是指超过正常生理活动范围最大限度或局部所能耐受时值的各种超限活动。因其有别于明显的外伤或生活、工作中的意外,因此易被忽视,但其对颈椎病的发生、发展、治疗及预后等都有着直接关系,此种劳损的产生与起因主要来自以下三种情况:
  (1)不良的睡眠体位 不良的睡眠体位因其持续时间长及在大脑处于休息状态下不能及时调整,则必然造成椎旁肌肉、韧带及关节的平衡失调。
  (2)不当的工作姿势 大量统计材料表明某些工作量不大,强度不高,但处于坐位,尤其是低头工作者的颈椎病发病率特高,包括家务劳动者、刺绣女工、办公室人员、打字抄写者、仪表流水线上的装配工等等。
  (3)不适当的体育锻炼 正常的体育锻炼有助于健康,但超过颈部耐量的活动或运动,如以头颈部为负重支撑点的人体倒立或翻筋斗等,均可加重颈椎的负荷,尤其在缺乏正确指导的情况下。
  4.颈椎的先天性畸形
  在对正常人颈椎进行健康检查或作对比研究性摄片时,常发现颈椎段可有各种异常所见,其中骨骼明显畸形约占5%。但与颈椎病患者对比,后者颈椎的畸形数约为正常人的一倍。
 症状
  颈椎病的临床症状较为复杂。主要有颈背疼痛、上肢无力、手指发麻、下肢乏力、行走困难、头晕、恶心、呕吐,甚至视物模糊、心动过速及吞咽困难等。颈椎病的临床症状与病变部位、组织受累程度及个体差异有一定关系。
  1.神经根型颈椎病
  (1)具有较典型的根性症状(麻木、疼痛),且范围与颈脊神经所支配的区域相一致。
  (2)压头试验或臂丛牵拉试验阳性。
  (3)影像学所见与临床表现相符合。
  (4)痛点封闭无显效。
  (5)除外颈椎外病变如胸廓出口综合征、腕管综合征、肘管综合征、肩周炎等所致以上肢疼痛为主的疾患。
  2.脊髓型颈椎病
  (1)临床上出现颈脊髓损害的表现。
  (2)X线片上显示椎体后缘骨质增生、椎管狭窄。影像学证实存在脊髓压迫。
  (3)除外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脊髓肿瘤、脊髓损伤、多发性末梢神经炎等。
  3.椎动脉型颈椎病
  (1)曾有猝倒发作。并伴有颈性眩晕。
  (2)旋颈试验阳性。
  (3)X线片显示节段性不稳定或枢椎关节骨质增生。
  (4)多伴有交感神经症状。
  (5)除外眼源性、耳源性眩晕。
  (6)除外椎动脉I段(进入颈6横突孔以前的椎动脉段)和椎动脉III段(出颈椎进入颅内以前的椎动脉段)受压所引起的基底动脉供血不全。
  (7)手术前需行椎动脉造影或数字减影椎动脉造影(DSA)。
  4.交感神经型颈椎病
  临床表现为头晕、眼花、耳鸣、手麻、心动过速、心前区疼痛等一系列交感神经症状,X线片颈椎有失稳或退变。椎动脉造影阴性。
  5.食管压迫型颈椎病
  颈椎椎体前鸟嘴样增生压迫食管引起吞咽困难(经食管钡剂检查证实)等。
  6.颈型颈椎病
  颈型颈椎病也称局部型颈椎病,是指具有头、肩、颈、臂的疼痛及相应的压痛点,X线片上没有椎间隙狭窄等明显的退行性改变,但可以有颈椎生理曲线的改变,椎体间不稳定及轻度骨质增生等变化。
 危害
  1.吞咽障碍  
  吞咽时有梗阻感、食管内有异物感,少数人有恶心、呕吐、声音嘶哑、干咳、胸闷等症状。这是由于颈椎前缘直接压迫食管后壁而引起食管狭窄,也可能是因骨刺形成过速使食管周围软组织发生刺激反应所引起。
  2.视力障碍
  表现为视力下降、眼胀痛、怕光、流泪、瞳孔大小不等,甚至出现视野缩小和视力锐减,个别患者还可发生失明。这与颈椎病造成自主神经紊乱及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而引发的大脑枕叶视觉中枢缺血性病损有关。
  3.颈心综合征
  表现为心前区疼痛、胸闷、心律失常(如早搏等)及心电图ST段改变,易被误诊为冠心病。这是颈背神经根受颈椎骨刺的刺激和压迫所致。
  4.高血压颈椎病
  可引起血压升高或降低,其中以血压升高为多,称为“颈性高血压”。由于颈椎病和高血压病皆为中老年人的常见病,故两者常常并存。
  5.胸部疼痛
  表现为起病缓慢的顽固性的单侧胸大肌和乳房疼痛,检查时有胸大肌压痛。这与颈6和颈7神经根受颈椎骨刺压迫有关。
  6.下肢瘫痪
  早期表现为下肢麻木、疼痛、跛行,有的患者在走路时有如踏棉花的感觉,个别患者还可伴有排便、排尿障碍,如尿频、尿急、排尿不畅或大小便失禁等。这是因为椎体侧束受到颈椎骨刺的刺激或压迫,导致下肢运动和感觉障碍所致。
  7.猝倒
  常在站立或走路时因突然扭头出现身体失去支持力而猝倒,倒地后能很快清醒,不伴有意识障碍,亦无后遗症。此类病人可伴有头晕、恶心、呕吐、出汗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症状。这是由于颈椎增生性改变压迫椎动脉引起基底动脉供血障碍,导致一时性脑供血不足所致。
 治疗
  1.药物治疗
  可选择性应用止痛剂、镇静剂、维生素(如B1、B12),对症状的缓解有一定的效果。
 
  2.运动疗法
  各型颈椎病症状基本缓解或呈慢性状态时,可开始医疗体操以促进症状的进一步消除及巩固疗效。症状急性发作期宜局部休息,不宜增加运动刺激。有较明显或进行性脊髓受压症状时禁忌运动,特别是颈椎后仰运动应禁忌。椎动脉型颈椎病时颈部旋转运动宜轻柔缓慢,幅度要适当控制。
 
  3.牵引治疗
  “牵引”在过去是治疗颈椎病的首选方法之一,但近年来发现,许多颈椎病患者在使用“牵引”之后,特别是那种长时间使用“牵引”的患者,颈椎病不但没有减轻,反而加重。
  牵引不但不能促进颈椎生理曲度的恢复,相反牵引拉直了颈椎,反而弱化颈椎生理曲度,故颈椎病应慎用牵引疗法。
 
  4.手法按摩推拿疗法
  是颈椎病较为有效的治疗措施。它的治疗作用是能缓解颈肩肌群的紧张及痉挛,恢复颈椎活动,松解神经根及软组织粘连来缓解症状,脊髓型颈椎病一般禁止重力按摩和复位,否则极易加重症状,甚至可导致截瘫,即使早期症状不明显,一般也推荐手术治疗。
  5.理疗
  在颈椎病的治疗中,理疗可起到多种作用。一般认为,急性期可行离子透入、超声波,紫外线或间动电流等;疼痛减轻后用超声波、碘离子透入,感应电或其他热疗。
 
  6.温热敷
  此种治疗可改善血循环,缓解肌肉痉挛,消除肿胀以减轻症状,有助于手法治疗后使患椎稳定。本法可用热毛巾和热水袋局部外敷,急性期病人疼痛症状较重时不宜作温热敷治疗。
 
  7.严重有神经根或脊髓压迫者,必要时可手术治疗。
 注意事项
  用枕适当
  人生的三分之一是在床上度过的,枕头的高低软硬对颈椎有直接影响,最佳的枕头应该是能支撑颈椎的生理曲线,并保持颈椎的平直。枕头要有弹性,枕芯以木棉、中空高弹棉或谷物皮壳为宜。
  颈部保暖
  颈部受寒冷刺激会使肌肉血管痉挛,加重颈部板滞疼痛。在秋冬季节,最好穿高领衣服;天气稍热,夜间睡眠时应注意防止颈肩部受凉;炎热季节,空调温度不能太低。
  姿势正确
  最佳的伏案工作姿势是颈部保持正直,微微地前倾,不要扭转、倾斜;工作时间超过1小时,应该休息几分钟,做些颈部运动或按摩;不宜头靠在床头或沙发扶手上看书、看电视。
  避免损伤
  颈部的损伤也会诱发本病,除了注意姿势以外,乘坐快速的交通工具,遇到急刹车,头部向前冲去,会发生“挥鞭样”损伤,因此,要注意保护自己,不要在车上打瞌睡,坐座位时可适当地扭转身体,侧面向前;体育比赛时更要避免颈椎损伤;颈椎病急性发作时,颈椎要减少活动,尤其要避免快速的转头,必要时用颈托保护。
 
 
 
 技术优势
                  

 

  治疗手法:

  1. 外敷“万应伤疡膏”

  疗法介绍:

  外敷万应伤疡膏起源于20世纪,第一代传承人杨占魁于1920年来到汉口的八元里(现六渡桥),沿用老四知堂堂号,以接骨正骨为特色,坐堂行医,整复手法独特,辅以祖传的老四知堂万应伤疡膏,老四知堂名扬江城。

  老四知堂郑氏骨科自制的“万应伤疡膏”获98年武汉科研成果,武科成证字(98)第1192号。

  适应人群:

  风湿/类风湿病、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痛风、产后风湿、颈腰椎病、肩周炎等疾病患者。

  定期换药:一般5-7天换一次“伤疡膏”,了解病情,根据情况,调整治疗方案,恢复功能:根据病人的病情进展,拟定功能恢复方案,再配以适当营养及食疗,使病人尽快康复。

  2.内服秘制“4号药”

  秘制4号药主治颈椎病,肩周炎,风湿关节炎等

  中药内服秘制4号药(药丸)、秘制外敷的“万应伤疡膏”,使之消肿、止痛、活血、化瘀。万应伤疡膏是老四知堂郑氏骨科手法整复的重要环节该药膏相传了一百多年,疗效独特、深受患者喜爱,具有极大的品牌效应,秘方需保护,更需包装和深度研发。

  通过以中医理论为基础,以阴阳五行一元论为指导思想,讲究天人合一,因人而异的辨证施治,运用传统中医的中药内服、老四知堂祖传膏药及配合针灸、推拿等传统理疗进行治疗。

  

 

  武汉郑氏中医骨科医院为了患者就医方便,医院诊疗中心推出网络挂号预约系统,在网站上挂号成功后,可减免专家挂号费用,并有优惠。让患者预约时间短,在短时间内预约上专家号,就诊方便快捷,省去了看专家要排队的烦恼。

  温馨提示:一如既往为患者提供满意的服务,给患者精心的呵护和关爱,为患者架起心理和生理健康的桥梁。如果您还有什么疑问,请点击在线咨询,专家在线,为您一一解答,或者拨打我们的健康热线:027-83865317欢迎您的咨询。